什么是关键任务?如何设计好一节数学课的关键任务?莫干山路小学的数学老师们带着这些思考以关键任务为导向,开始了课堂设计与研磨,在这次活动中,还邀请到了教育研究院的丰衍生老师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由郑泽强老师带来《节约水资源》,郑老师从一个大问题“14亿人10分钟浪费的水可以供1个家庭用多久?”出发,前期让学生自行设定方案,进行分组讨论方案,最终筛选出最合理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并整理学生操作后的数据进行取平均值200ml作为计算依据。孩子们发现想要计算可以用多久还需要知道一个家庭的年用水量。基于这个条件,郑老师给出了一年的水费金额和杭州市调控的水价阶梯表,组内进行讨论计算,最终算出数据875年。通过数据来体会虽然个人只浪费点滴,但是积少成多,令人震惊。
紧接着,第二节课是由郑秋雅老师和304班的小朋友带来的《认识四边形》,郑老师根据小朋友的预学单出发,让学生通过预习而得出四边形的概念,在对四边形有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利用小棒自主搭四边形从而得出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由此从一般到特殊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知。接下来,郑老师设置了“猜一猜”四边形的环节,以此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郑老师的整节课紧扣关键任务,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发展数学思维。
第三节课是由翁燕老师带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翁老师从预学单的反馈入手,围绕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面积,根据割补法找到与其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的面积,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同学们给出两条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两条邻边的乘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基于此猜测,锁定本节课的关键任务: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节课,翁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习得,学生通过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贯通。在反馈阶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将学生的困惑点层层剥开。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断地体悟认知的构建,不断地体验思维的冲撞,不断地体会数学的魅力。
课后,丰老师对三节课作出了精准的点评。丰老师认为数学的实践活动课应该是由大问题提出-方案制定-方案讨论修改-明确方案-实践操作-汇总数据-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而对于图形类的课,丰老师指出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在活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目标指向,从而设计简洁而实用的活动来服务于课堂关键任务的达成。丰老师还说到关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必须要基于学生的易学、易懂、易得,任务要开放,但同时支架要清晰,这样学生的操作才会更有实效。丰老师强调在大数据时代,媒体设备的创新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们要有这样的意识,课堂才会有崭新的局面,学生才有不一样的发展。
通过一次次的试教和研磨,以及专家对每节课深入的分析、指导,莫小的老师们逐渐明晰了数学“关键任务”的落脚点和设计要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展开自主的数学思考、探究和创造,让"关键任务"为“数学思维”助力,助力课堂的教学之美,助力学生的思维之乐。
撰稿:郑秋雅
审核:潘乐